
涂料用助劑概述
不同用途和不同品種的涂料助劑需要有不同的配方。要使配制出來的涂料能滿足用戶提出的使用要求,不僅要求選擇合適的各種涂料組分,而且要求這些組分之間有合適的配比。本講座的目的就是向讀者提供有關涂料配方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原則,並以木材、建筑、塑料和鋼鐵制品用涂料的一些典型配方為例,向讀者介紹常用涂料助劑的配方設計方法。
常用的涂料一般由基料樹脂、顏料、溶劑和助劑四種組分所組成。其中助劑的用量通常較小,約為涂料總重量的0.01—5%。由于它們的用量小,其作用往往為某些涂料配方者所忽視。其實它們對提高涂料的各種性能如貯存性能、施工性能、成膜性能和涂膜性能有很顯著的影響。在不少情況下,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我國涂料產品的質量與國外先進產品所存在的差距,除了樹脂、顏料、溶劑的品種質量上的問題之外,很多是由于未采用性能優良的涂料助劑之故。因此了解涂料用助劑的知識,在設計配方時選用合適的助劑是十分重要的。
涂料用助劑就其在涂料中的作用來分有很多種類,如影響涂料的粘度特性的增稠劑,影響涂料的貯存性能的顏料防沉淀劑、防結皮劑,影響涂料成膜性能的催干劑、成膜聚結劑,影響涂料施工性能的觸變劑、流平劑,影響涂膜性能的增塑劑、防霉劑、紫外線吸收劑、消光劑等等,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本文限于篇幅,僅擇要介紹之。
一、增塑劑
增塑劑的作用是增加涂膜的柔軟性。對于某些本身是脆性的涂料基料來說,要獲得具有較好的柔軟性和其它機械性能的涂膜,增塑劑是必不可少的。增塑劑通常是低分子量的揮發度很小的有機化合物,但某些聚合物樹脂也可用作增塑劑(也稱增塑樹脂),如醇酸樹脂常用作氯化橡膠和硝酸纖維素涂料的增塑樹脂。無論是增塑劑還是增塑樹脂都必須與被增塑的樹脂有較好的混容性。
增塑劑應當毒性低微,在增加涂膜柔韌性的同時應當盡可能小地降低涂膜的硬度,也不應當使涂膜發生變色,尤其是涂膜在戶外使用時要不易變色。增塑劑的類型和用量根據涂料中基料樹脂的不同以及涂料使用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增塑劑的增塑作用是通過降低基料樹脂的玻璃化溫度(Tg)而實現的。玻璃化溫度(Tg)是樹脂由硬脆的固體狀態(玻璃態)轉變為橡膠狀的高彈體狀態(高彈態)的轉變溫度。增塑劑通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增塑劑(溶劑型增塑劑),另一類是助增塑劑(非溶劑型增塑劑)。
主增塑劑猶如基料樹脂的溶劑,它們的某些基團能與樹脂中的某些基團產生相互作用,因而主增塑劑和樹脂能互相混容。由于增塑劑的分子較小,它就能進入樹脂聚合物的分子結構中而減少了樹脂的剛性,但增塑劑的加入也會使涂膜的機械性能受到一些損失。
助增塑劑對基料樹脂沒有溶解作用,它們只有在加入量不太多的情況下才能與基料樹脂混溶。助增塑劑對基料樹脂只有物理作用(潤滑作用),因而對涂膜機械強度的影響沒有象主增塑劑那樣大。但助增塑劑易從涂膜中遷移或滲透掉而使涂膜的柔韌性變差。
涂料中增塑劑的加入對涂膜的許多性能如張力強度、強韌性、延伸性、滲透性和附著力都有一定的影響。根據基料聚合物以及增塑劑類型的不同,對這些性能的影響也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增塑劑的加入會增加涂膜的延伸性而降低它的張力強度。在一定的增塑劑加入量之內,涂膜的滲透性將基本上保持不變,但增塑劑加入量繼續增加時,涂膜的滲透性將急劇地增加。涂膜的強韌性和附著力先是隨著增塑劑的加入而增加,但到達了一個峰值之后反而逐漸下降。除了對涂膜的機械性能有影響之外,增塑劑還會影響涂膜的一些其它性能,因而增塑劑的最適宜的加入量應根據對各方面因素的考慮進行綜合平衡后來確定。
下面簡要介紹幾種涂料中常用的增塑劑。
1.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這種增塑劑對各種樹脂都有良好的混容性,因而在涂料中使用較廣。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對涂膜的黃變傾向較小,但它的揮發性不是很低,所以涂膜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后,會由于增塑劑的逐漸減少而發脆,這是它的不足之處。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常用于硝酸纖維素涂料和聚醋酸乙烯乳液等涂料中。
2.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它的性能和上述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相似,但它揮發性較小,耐光性和耐熱性較好。它常用于硝酸纖維素涂料和聚氯乙烯塑溶膠和有機溶膠涂料中。
3.氯化石蠟氯化石蠟主要用作氯化橡膠涂料的增塑劑,它的加入量可高達50%而不會使氯化橡膠涂膜的抗化學性變差。
二、催干劑
催干劑是加在氧化聚合型固化的涂料體系中用以加速涂膜固化速度的一種涂料用助劑。通常是油溶性的有機酸金屬鹽(也稱金屬皂)。用得最多的催干劑是鉛、鈷、錳的環烷酸鹽、辛酸鹽、松香酸鹽和亞油酸鹽。其它尚有鋁鹽和鋯鹽。近年來由于對鉛鹽毒性的關注,鋯鹽催干劑的用量在逐漸增加。
催干劑加速涂膜固化速度是通過加速基料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聚合作用而實現的。催干劑中以鉛鹽和鈷鹽的催干作用最強,但它們的催干方式是有所不同的。鉛鹽和鈷鹽通常拼合使用,兩者的典型配比是10∶1(金屬含量比)。鉛鹽能使涂膜內部干燥而鈷鹽的作用主要是表干,兩者合用后就能使涂膜里外都能干透。當基料是醇酸樹脂時,混合催干劑的使用能防止有光漆發生起霜現象。油溶性的鈣皂雖然沒有催干作用,但由于它也有減少涂膜起霜現象的作用,因而也常與其它催干劑一起使用。
催干劑的有機酸部分對涂膜的干燥速度沒有多大的影響,但卻能影響涂膜的性能。環烷酸鹽對涂膜性能沒有什么不利的影響,但松香酸鹽催干劑會加速涂膜的發脆。松香酸鹽和亞油酸鹽催干劑在涂料貯存期過長時還會喪失催干作用。
如果要求涂膜平整光滑,沒有發皺和起霜等現象,涂料配方中的催干劑用量就必須嚴格確定。催干劑的典型用量是對每一份樹脂固體來說,加入0.25—0.5%(重量)的鉛(以金屬含量計算)和0.025—0.05%的鈷(以金屬含量計)。
三、防霉劑
常用涂料,特別是水性乳膠涂料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襲。微生物的侵襲不僅使涂膜的外表變污,而且整個涂膜還會逐漸降解。微生物侵襲涂膜,在涂膜上繁殖並破壞涂膜的現象稱為涂膜的長霉。涂料在施工成膜之前以液體形式貯存時,也會受微生物作用發生長霉現象而使涂料破壞,不能應用。水性乳膠涂料中通常加有纖維素增稠劑,微生物很容易在這種增稠劑中繁殖生長,也就是說水性乳膠涂料比較容易長霉。因此在水性乳膠涂料和其它容易長霉的涂料中必須加有能阻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添加劑。這種添加劑稱為防霉劑。
能侵襲涂料的微生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細菌,另一類是真菌(霉菌)。在涂料受細菌侵襲而降解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是細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酶,而不是細菌本身。對付細菌的防菌劑也稱殺菌劑,常用的是酚類,甲醛類化合物,有時也用有機汞化合物,用量約為涂料重量的0.05—0.3%。值得指出的是,在涂料的制造過程中,要保證在各種原料中不含有酶,否則即使加了防霉劑(殺菌劑),涂料仍然會降解。因為殺菌劑通常只對細菌有毒性,而對酶則不起作用。
涂料中真菌(霉菌)的生長也會引起涂料的降解,但通常僅以損害涂膜的外觀為主。在某些情況下,如在廚房,奶牛房和釀造廠中,涂膜長霉還會間接地對人畜有毒。對付真菌的防霉劑也稱殺真菌劑,是有毒性的化合物,能阻止霉菌(真菌)的侵襲和繁殖。下面簡要介紹幾種殺真菌的防霉劑。
1.有機汞化合物它們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但防各種霉菌的效果很好。如醋酸苯汞就是一種廣譜防霉劑(即能防止很多霉菌生長的防霉劑)。由于它們在含硫空氣中易使涂膜發暗,同時還容易受光化學作用而降解,因此它們的應用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有機錫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對人體的毒性比有機汞化合物要低,但防霉性也很好。有機錫防霉劑適宜在戶內用涂料中使用,用量為涂料中固體成分的1%。
3.偏硼酸鋇如果防銹顏料偏硼酸鋇在涂料中的用量達15—20%時,它也有很好的防霉作用。
4.氧化鋅氧化鋅是一種白色顏料,但也是一種傳統的防霉劑。它的用量在30—40%時有較好的防霉效果。由于它的戶外耐久性較差,而防霉效果也不很穩定,因此目前已較少作為防霉劑使用。
5.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這是一種溶解度較小的廣譜防霉劑。用量為涂料中總固體成分的3—6%。
四、增稠劑、觸變劑和防顏料沉淀劑
按照某些配方制造出來的涂料有時會粘度太小,流動性太大。在某些應用場合下,涂料的流動性大是有好處的,但在另一些應用場合,流動大則會造成種種不利。如對木材著色劑、封閉劑和噴漆來說,要求它們的粘度較低,而對刷涂施工的和需要成膜較厚的涂料,則希望它們的粘度較大。粘度較低的涂料在貯存過程中,往往會發生顏料沉淀現象,而當顏料的比重較大時,則沉淀現象尤為嚴重。顏料沉淀后,一般經攪動后可重新分散。但沉淀嚴重時,重新分散顏料就很麻煩。這種涂料粘度太小和顏料沉淀的問題可通過加入適當的助劑來解決。
在涂料中加入增稠劑可增加涂料的粘度(即減少其流動性),但不會使涂料產生觸變現象。而在涂料中加入觸變劑則能使涂料在沒有受到剪切力或僅受到低剪切力的情況下形成膠凍狀的結構,但在受到較高剪切時則有較好的流動性。當剪切力由較高減低到零時,涂料會重新恢復成膠凍狀態。這種流變現象稱為觸變。具有觸變性的涂料在施工時能避免發生流掛和流淌現象,在貯存時則能減少或完全消除顏料沉淀現象。
在要求涂膜平整光亮等需要涂料有較好的流動性的情況下,不希望涂料有觸變性。此時顏料沉淀現象可以用添加防沉淀劑或表面活性劑如大豆卵磷酸酯的方法來解決,通常加入量為配方總量的1%左右。這種防沉淀的表面活性劑會吸附在顏料表面,因而增加了顏料的體積,降低了它的密度,減少了顏料的沉淀作用。在涂料配方中加入表面經過處理的體質顏料能使發生沉淀的顏料容易重新分散。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加入顏料重量的5%的表面經過處理的碳酸鈣。由于這種體質顏料的表面有一層有機物,它們的體積就較大,在顏料發生沉淀時,它們堆積在顏料質點之間。在涂料受到攪動時,體質顏料質點的存在就有助于顏料聚集體的破碎。這樣,顏料的重新分散就方便得多了。
有許多化合物能增加涂料的粘度或使涂料具有觸變性,或者是兩種作用兼而有之。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增稠劑和觸變劑。
1.纖維素醚改性的纖維素醚,如羧甲基纖維素鈉和乙基羥乙基纖維素廣泛用作乳膠涂料的增稠劑。這種纖維素化合物能吸水膨脹而使涂料增稠。它們在乳膠涂料中的加入量約為0.25—1.0%,在這種加入量時,它們不會使涂料具有觸變性。使用羧甲基纖維素鈉作增稠劑時,乳膠涂料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流平性,而用乙基羥乙基纖維素時,乳膠涂料的涂膜則有較好的耐擦洗性。
2.氣相二氧化硅
這種二氧化硅顆粒微細,吸收了水和其它溶劑之后能形成穩定的膠體。由于它在化學上是惰性的,因此適宜在各種介質中用作增稠劑和膠凍劑。氣相二氧化硅的表面經過處理之后,能使它在非水的以及非極性的流體中使用。
3.膨潤土
這是一種天然的膠態硅酸鹽瓷土。當它分散在水中后能膨脹,因此可用作水性涂料的增稠劑。用胺處理過的膨潤土能使溶劑型涂料增稠并具有觸變性,加入量約為涂料重量的2—4%。在將胺改性膨潤土加入涂料時,通常是先將它分散在烴類溶劑中,再加入少量極性溶劑如甲醇或乙醇使之形成一種觸變性的膠凍,然后將這種膠凍在制漆分散顏料過程中混和在涂料中。少量極性溶劑的加入能使涂料的觸變性增加。最近在國外已出現了一種不需要預先用溶劑制成膠凍,而能在制漆過程中的任何階段直接加入涂料的新型膨潤土,使用十分方便。
五、顏料分散劑
在色漆中,顏料和填料必須在整個液體系統中均勻地分散。這就要求在制漆時,顏料和填料的聚集體要得到分散,每一個固體質點的表面要受到液體介質的均勻潤濕,以使顏料和填料質點在涂料中形成一個均勻的分散體。為此,液體介質必須能取代沾留在質點表面上的水分和氣體。這種取代是否容易進行對顏料分散的好壞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大多數(并不是所有)顏料和填料是親油性的,即它們能被有機溶劑和能溶于溶劑的基料所潤濕,只有一小部分顏料和填料是親水性的,即它們能被水所潤濕。例如許多有機顏料是疏水性(親油性)的。
當顏料和填料不能或難于被介質所潤濕時,我們可以用顏料分散劑使潤濕容易發生。即使在顏料潤濕較好的場合,人們也經常使用顏料分散劑,以保證獲得很好的分散體。顏料分散劑也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用的化合物有磺化的油類,脂肪酸(羧酸)的鈉鹽或鉀鹽、季銨鹽化合物、多環氧乙烷與脂肪酸或脂肪酰胺的縮合物等。顏料分散劑的用量通常為涂料中總固體分的0.1~0.5%。
顏料分散劑(表面活性劑)在化學結構上含有極性(親水)基團和非極性(親油)基團。當它加在顏料或填料中時,或者是極性部分,或在是非極性部分就吸附在質點表面上,而另一端未吸附部分就定向排列在表面之外。是極性的還是非極性的基團被吸附,決定于顏料或填料質點表面的性質。如果質點表面是疏水性的則吸附顏料分散劑的非極性部分;如果質點表面是親水性的,則吸附顏料分散劑中的極性部分。在顏料分散劑的吸附過程中,質點表面上的水分和氣體等就被取代掉了。這樣,在顏料分散劑的幫助下,顏料在基料中的潤濕作用得到了改善,顏料的分散就容易進行了。
同類文章排行
- 絲印油墨的消泡與脫泡問題
- 水性柔板和凹版油墨,上光油消泡劑問題
- 迪高消泡劑常見問題
- 消泡劑是如何起作用的?
- 脂方族水性樹脂,有什么特殊性能?
- 醇溶性聚氨酯樹脂與水性聚氨酯樹脂有什么區別
- 水性樹脂為什么對鋁的附著力不好,怎么解決
- 分散高色素炭黑和普通炭黑要用不同的分散劑
- 分散劑分散鈦白粉炭黑彩色為什么效果不一樣
- 加消光粉后涂料表面顆粒感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法
最新資訊文章
- 具有隔熱反射功能涂料的制備方法
- 雙組份透明玻璃隔熱涂料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 自清潔有機硅改性丙烯酸樹脂隔熱反射涂料制備方法
- 復合型水性丙烯酸隔熱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 高固含量水性紫外光固化透明隔熱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 環保型透明隔熱涂料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 納米ATO/TiO2填料水性聚氨酯隔熱透明涂料配方
- 合成聚氨酯玻璃隔熱涂料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 環保隔熱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 防水隔熱外墻涂料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您的瀏覽歷史
